文学院举办第十六届“勷勤论坛”分论坛之“20世纪50-4008云顶国际集团

文学院举办第十六届“勷勤论坛”分论坛之“20世纪50-70年代拉美来华人士的社会主义中国书写”讲座

发布时间:2023-12-04 15:33: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3年11月9日上午,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华南师范大学庆祝“建校90周年”校友论坛暨华南师范大学第十六届“勷勤论坛”文学院分论坛之“20世纪50-70年代拉美来华人士的社会主义中国书写”在文学院三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此次讲座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滕威教授主讲。

图片1.png

讲座现场

首先,滕威老师简述本次讲座的选题缘起。滕威老师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始于博士期间对“中国如何翻译拉美”这个问题的研究。当时,西班牙语汉译史的梳理及回溯尚处“无人之境”,因此,滕威老师在构思博士论文时,选择了这个空白领域,着眼于作为一个整体的拉美形象在中国的建构和变迁。在此之前,滕威老师的研究集中在拉美如何进入中国、中国如何翻译拉美,近几年转向拉美来华人士如何书写中国,希望以新的视角回顾中拉交流的历史。

图片2.png

滕威老师作演讲

其次,滕威老师分别从中拉民间外交展开的背景、拉美来华人士的情况梗概、拉美来华人士的中国纪行、拉美人士的来华游记这四个方面展开她的分享。滕威老师提出,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拉美国家也大都未与新中国建交。但拉美又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于是周恩来总理确定了“细水长流,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促进民间外交的开展,争取建立友好联系和发展文化经济往来,逐步走向建交,这也是一个阶段论式的策略。而中拉民间外交最早的渠道是工会,1950年第二届世界和平保卫大上世界和平领事会的成立打开了系统性的渠道,同年十月亚太和会召开时,中拉民间外交达到了第一波高潮。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中拉民间外交迎来第二个高潮。接着,滕威老师讲述了拉美来华人士的中国纪行,并将拉美人士来华的情况梳理为三个时期:1949年10月-1959年、1959年-1964年、1964年-1970年。其中包括了聂鲁达、万徒勒里、亚马多、纪廉等代表人物。拉美人士的中国书写不仅展现了中国与苏联固定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不同的一种朴素的、令人向往的乌托邦式情景,还包括他们与既定旅行路线、安排好的导游的“斗争”。随后,滕威老师指出,拉美人士的来华游记呈现阶段性的叙事特征。由于拉美曾经被欧洲殖民,即便是一些左翼的拉美知识分子,东方主义和冷战思维还是不时显影,这是内化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当中的。因此他们的旅行书写一方面带有一种西方人看中国的东方主义的眼光,另一方面暗含着在冷战立场上反欧美殖民霸权但又尊崇西方民主的纠结和矛盾。

最后,滕威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片3.png

 滕威老师与参与讲座全体学生合影




 撰稿:徐佳惠

                  复审:莫 艳

                         终审:姚文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