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之二十五成功举办 -4008云顶国际集团

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之二十五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05-13 11:20:31    来源: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之二十五成功举办

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之二十五成功举办

2017年5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方言》杂志主编麦耘教授应邀到我校文学院作题为《汉语方言是怎样形成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除了本校研究生与本科生外,暨大甘于恩教授及本院练春招教授等也到场聆听,讲座由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科带头人邵慧君教授主持。

在讲座中,麦耘教授从历时的角度,以通语为线索,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为我们分析了汉语及汉语方言最初的形成与确立,又以吴、闽、粤等方言为例为我们梳理了历史上各方言的形成和分化,最后探讨并总结了从古至今通语对方言的统摄作用

麦耘教授在讲座中论及了三种关系:第一种为汉语和民族语之间的关系,麦教授通过对历史的考证,认为汉语方言形成之初是由于外族人习得当时的“通语”而产生的“中介语”,后又由于迁徙或与各族之间相互接触等原因产生带有不同的地域变体,这些就是此后汉语方言发展的基础;第二种为政治影响与文化影响的关系,麦教授认为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基础方言的确立首先与文化因素有关,而政治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也要通过文化来间接发挥,麦耘教授通过“迁都广州”作比方,形象说明政治对语言的影响虽然是重要的,但不是绝对性的,政治中心可以随时变易,但文化中心的形成则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累;第三种为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关系,麦耘教授指出方言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两股力量——“离心力”与“向心力”,一个为方言自身的演化方向,另一个则为通语的影响和引领,“离心力”常常造成分化,而“向心力”则使方言趋同,这两股力量的交织博弈演绎出如今纷繁多样的方言现象。

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场师生听得津津有味,受益良多。最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提问,麦耘教授针对历史材料问题、语言层次问题及语言保护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傅文臻  审稿:邵慧君


网站地图